知道我的名字才是刚刚开始
+ 查看更多
发布日期:2017-03-31 17:01

名片,大家肯定不会陌生,在现代是司空见惯的物品,
尤其是社交工具还没这么发达的时候,轻轻一声“这是我的名片”,便是人们进行社交的开始。
那么,古代的人也有名片吗?

“名片”最早出现于中国,据记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。
那是没有纸张,材质一般为木块或者竹块,块头也大的多,
最早的名片是人们在竹木简上刺上姓名作谒见通报之用的,称之为“谒”。
叫法之所以那么奇特,与先秦时期政府机构设有“谒者”的官员有关,
侍奉国君左右专门掌管传达等事务。

汉代时,“谒”易名“刺”,
由于纸张的发明,纸质“名刺”开始出现。
纸张的发明也促进了“刺”的使用。
不再像秦汉时期有那么多等级限制,东汉时期的“刺”应用已经相当普遍了。

东汉到唐宋时期,名片不再叫“刺”,而是称“门状”。
唐初实行科举制度,一些有才能的庶民也能靠自己的努力,进入统治阶层。
新科进士、寒门书生还得四处拜访达官贵人,期望得到赏识以及提携,为自己以后政治前途铺一下路,要见到这些名门贵族先得投“门状”,看主人是否接见。
这时“名刺”的名称也就被“门状”代替了。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宋元时期。

“名片”的“名”,到了明朝才开始与“名”字沾边,
被称为“名贴”,在明朝,读书的人相较于其他朝代有所增多,也比较讲规矩,学生见老师,低官拜见高官都要递上“名贴”。

清代人的名帖已经不同于唐人手写,
而是写好楷书,镌好木戳,印在梅红纸上。
清朝的名片,开始向小型化发展,
特别是在官场,官小使用较大的名片以示谦恭,
官大使用较小的名片以示地位。

到了近代,名片开始改用硬纸制作、铅字印刷。
如今,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,名片的种类已大大增加,
成了人们交际的重要工具。
俯仰之间,目光所致,皆是美,
这就是
-
秒设计的”生活提案“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